偏鄉小孩的困境
雖然《聽見歌 再唱》這部電影,看似主要的內容是一群參加合唱比賽的孩子。但在電影裡,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山上孩子的生活樣態;有一定要小朋友幫忙的務農家庭、有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受傷,瘸掉而頹喪的父親、有到處撿拾酒瓶回收的小孩。看到那個居住環境,真的是會讓人不禁擔心起這些小孩的未來。更何況,電影的主題就是在講,學校老師們希望用參加合唱比賽的結果來阻止廢校;原生地資源的不足加上喪失教育場所的話,這些在山上居住的人們要怎麼辦呢?
圖片來源: Yahoo奇摩電影
剛剛好的好聽
小朋友們第一次參加合唱比賽時,唱的是五月天的知足。結果沒有得名,沒有阻止廢校的命運。正當大家都對廢校感到難過時,也是小朋友主動來安慰他們的老師;也才能點醒老師,就算要廢校了,也不甘願輸給平地的孩子,就算參加比賽沒有辦法阻止現實的殘酷,但老師希望孩子可以從中獲得他們應有的自信與掌聲。況且他們都是布農族的孩子,唱歌怎會輸給別人呢。他們重新去問了族裡的長輩,布農族都是如何唱歌的,我記得長輩說了句寓意深刻的話: 我們是聽見歌 再唱,要聽到別人的聲音再唱,才會好聽,剛剛好的好聽。
圖片來源: 聽見歌 再唱 臉書粉絲專頁
就算困難重重也不能輕易放棄
後面有一場是教堂募款的戲,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場戲。小朋友唱的是他們自己的族語,也是獻給自己在台下聽的家人族人們。小朋友的歌聲純粹又純真動人,他們一開口唱歌我就感動的流下眼淚了。連一剛開始反對小朋友參加合唱比賽的家長,也都捐了很多的經費給這些孩子去比賽。不過在要去比賽的途中,由於前一天下雨導致土石滑落,唯一能抵達合唱比賽會場的路就被掉落下來的石頭封住了。
剛開始大家緊張不已,不知道還能否趕得上合唱比賽,在老師絕望之際,他想到了一個危險但可以讓大家通過的做法,就是請挖土機開上碎石碎土推上,再利用挖土機的鏟斗,將小朋友一個一個運過去。雖然我不是很認同這樣的作法,但在那時,他們只有這種方法了。為了比賽而練習了這麼久的孩子跟老師、主動製作比賽衣服的族裡長輩跟幫忙開車開路的族人,一定都覺得這麼多人努力了這麼久,卻因為這段路過不去,沒參加到比賽很冤望很遺憾。幸好最後有成功的把小孩子都運過去對面的路,也抵達了合唱會場。
圖片來源: Yahoo奇摩電影
讓小孩為自己的獨特感到自信
在會場後台,小朋友一一的換上了自己族的服飾。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,但跟上一次來參加時,有明顯的不同了。從神情來看,他們知道自己是誰、代表什麼、唱的是什麼語,不會因為自己跟其他來參賽的小孩有所不同而感到畏縮不安。他們看不懂一搬的指揮,那就創造出自己的指揮動作。要把聲音丟的又高又遠,老師就會做一個用力丟擲的動作;要把聲音拉長,那就做拉弓的動作。整段比賽很有特色跟蘊含,從指揮、穿著到唱的內容都跟其他參賽者不同,台下的評分老師也露出了微笑。最後雖然不知道比賽的結果,但我是被感動到也覺得不需要知道名次,因為這群山上的孩子已經是第一名了。
Charlie Ts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