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她們》翻拍經典著作「小婦人」,情景將主角更細膩的介紹。劇中四姐妹的命運大不同,大姐瑪格只想嫁人做個好媳婦,二姐喬是覺得不該將就的女權主義者,三妹貝絲安追求安穩卻身體虛弱,而小妹艾米想當藝術家和嫁給有錢人。
圖片來源:yahoo電影
女人面對夢想和愛情時,需要妥協還是尋找平衡點?
「如果主角是女性,那麼結局得安排她結婚才行。」—-有依靠才是幸福的結局
馬曲四姐妹象徵著現在女性對於自己夢想的實踐,並如何妥協現實與愛情。像是大姐瑪格甘願的嫁做賢妻良母,就完成了成為女人的使命。但二姐喬:「厭倦聽到大家說,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。我真的聽得很膩。 」反映出當時女生在那個年代只有靠著婚姻才能有錢,那自主思考的女權主義者的喬對於情感是需要有靈魂的,而非一定要依靠愛情。但小妹艾美卻努力在尋找有錢人,並且希望能夠繼續實現自己藝術家的夢想,讓「依靠」來成就自己的夢幸福。
圖片來源:yahoo電影
現代女性的樣子:活出自我
「我的夢想跟妳不同,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。」
女人的人生可能會像馬曲四姊妹和媽媽經歷的過程,每個生命時期我們也許都會轉換成其中一個角色,面對人生需要的課題。在每個階段的結果都沒有對錯,因為「選擇」讓命運走向「結果」。
圖片來源:yahoo電影
打破淺規則的守護
「沒有人能走自己的路,特別是女人,女人就要嫁得好。 我沒結婚,那是因為我有錢。」
馬曲姑姑的想法是將自己的人生體悟化成守護,希望能讓這四個女孩都能有好歸宿,其實求的不是真正的富有人家,而是能互相照顧扶持的幸福。而也反應女人若獨立,必須有「能力」才能生存;呼應了當時喬的才華,若不依靠男人,有錢才能為所欲為!
艾瑞卡